这几年随着人们防癌意识的提高,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到PET-CT这个词。
日本是最早和最广泛使用PET-CT进行体检的国家,近年来吸引着大量中国客人前来体检。但是随之在网络上开始流传起一种说法:全身检查一次PET-CT,相当于在一小时内就接受了一个正常人30年的辐射,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站了一天。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?
让我们一起来全方位了解一下PET-CT吧。
什么是PET-CT?
简单来说,PET-CT将PET与CT完美地融为了一体。PET (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),即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术。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,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,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。目前临床主要应用于肿瘤、脑和心脏等领域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。
PET-CT的原理
癌细胞十分嗜甜,比正常细胞多消耗3~8倍的葡萄糖。PET-CT检查就是利用癌细胞的这一特性来进行防癌体检。检查时会往人体中注射入一种类葡萄糖物FDG。FDG即氟代脱氧葡萄糖,是在葡萄糖内加入了一种被叫为正电子核素的放射线物质的合成物。FDG药剂会被吸收集中到产生癌细胞的部位。根据从药剂集中处放出大量的放射线,即FDG的分布状态,可以捕捉到癌的病变处。
PET-CT的优势有哪些?
目前为止,X线检查只能发现37.5px以上的癌瘤,核磁(MRI)及CT检查也仅能发现25px以上的癌瘤,此时癌症已达中期或末期,无法达到早期发现的目的。PET-CT是目前世界上能检测最小的癌细胞的最先进的机器,对于实施检测人员以及读片人员都有较高要求。
一般来说,PET-CT检查能相对准确的发现25px左右的癌细胞。现在世界临床PET-CT可以检查出的最小肿瘤大小为2mm,此时肿瘤处于早初期,治疗后痊愈的可能性很大。简单来说PET-CT具有以下优势:可以检测出早期的肿瘤。通过一次显像技术了解全身的健康状况,利用全身检测可明显观测出人体是否存在肿瘤及心、脑疾病,从而达到预防的效果。能够对肿瘤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性质鉴别,在短时间内就能对肿瘤的病灶区域准确定位,也能有效确定癌症的性质,包括良性或恶性,然后再进行分期确诊,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。有助于医生找到肿瘤原发和转移灶,确定用药的方案。对于癌症患者而言,通过这种检查可以了解肿瘤的恢复情况,判断是否存在癌症恶化,还能检测出癌细胞的活跃度,把握癌症的转移状况,并以此来制定治疗计划。综合来说,对于癌症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。无痛时短,患者压力小。
PET-CT的不足
与任何一种检查项目一样,即使是PET-CT检查也不可能担保说百分之百发现所有的癌症。根据PET-CT的特性,以下这些情况下就比较难以发现癌症:胃和食道等消化器官粘膜上发生的超早期癌症。极其微小的、发散存在的癌细胞。不能聚集FDG的癌细胞(即不摄取糖分的癌细胞),或聚集了FDG的正常细胞与癌细胞重叠的情况。引起炎症的部位,容易与癌症判断混淆。正常聚集FDG的脏器:泌尿器管比如肾脏、尿道、膀胱(注射的FDG通过这些器官以排尿方式排出人体),脑和心脏(本身就消耗较多的糖分),肝脏等。肝细胞癌、胆道癌、白血病等。尿病病人由于FDG容易集中于肌肉,导致检查的精度下降。对于血糖值超过150~200mg/dl区间的糖尿病病人的诊断尤其困难。